■李健 文琪
盛夏时节,贵州省清镇市迎来避暑旅居旺季。该市通过系统性转型与创新实践,将短期避暑流量转化为长期产业动能,在贵州避暑旅游竞争中走出差异化突围之路。
从“过路客”到“生活家”
“过去,游客大多走马观花。现在,越来越多人选择住下,体验湖畔生活的烟火气。”7月8日,清镇召开避暑季旅游工作新闻通气会。清镇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陈进表示,这种转变源于近年来清镇在“爽爽贵阳·旅居生活”示范带创建中的积极作为。
在红枫湖沿岸的村寨,天南地北的口音不时传来,五湖四海的车辆穿梭而过。蒙德里安格子画与咖啡馆构成湖畔空间美学;“闲趣大冲”的迷你版田园则让游客在慢生活中沉淀心灵。湖光山色间由农房改造的旅居项目,不仅盘活了农村资产,更催生出一系列民宿品牌。据不完全统计,示范带吸引各方资金1.2亿元。
多元模式破解资金难题,是清镇打造示范带的关键举措。卫城镇上水村创新的“四路同进”培育“五金农民”模式,构建“党支部+合作社(公司)+农户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这让村民既拿土地租金,又在民宿打工赚薪金,年底还能分股金,真正实现“资源变资产、农民变股东”,村集体经济也随之壮大。而在滨湖街道黄柿村,“公司+联村公司+农户”模式则整合区域多方资源,建成集采摘、研学、住宿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。
展开剩余62%在人才培育方面,清镇建立“走出去+引进来”的双通道。组织200余名民宿从业者到外地学习先进管理经验,同时,引进企业全面参与旅居房规划设计与建设运营。在2025年贵州省民宿管家技能大赛中,古埃蒙民宿管家杨莲深刻践行从“卖产品”到“卖生活方式”的经营理念,凭借“非遗+民宿”服务方案摘得金牌,其设计的“蜡染主题房”以及“无尽夏”饮品已成为网红爆款。
差异化定位打造全季IP
面对贵州六盘水“中国凉都”、毕节“洞天福地”的品牌夹击,清镇以“卫星城市”为突破口,构建“1小时都市旅居圈”。“贵阳上班族在周五下班后驱车半小时到清镇,周末在湖畔民宿住两晚,周一早上返城,这种‘5+2’生活方式正成为新潮流。”陈进介绍。
为打破“夏季火爆、冬季冷清”的季节局限,清镇推出春可骑行赏花、夏可旅居避暑、秋可户外探险、冬可温泉养生的“四季IP计划”:春季举办“环湖骑行赏花季”,串联3000亩樱花林、万亩茶园与蔷薇长廊;夏季主打“16℃恒温秘境”,石龙洞桨板探洞项目;秋季开发“山地探险季”,整合鸭池河峡谷徒步与羊皮洞瀑布打卡体验,在极目万山红遍中纵享壮美山河;冬季则推出“温泉养生季”,释放四季贵州“金汤级温泉度假地”能量,融合住民宿、泡温泉、享美食的温馨套餐。
赛事活动成为“四季IP”深度体验的催化剂。半程马拉松、武林精英赛、山地自行车赛、“樱花跑”等系列赛事贯穿四季,赛旅融合持续向深。与此同时,持续举办的“路边音乐会”则成为市民与游客的共享舞台,还有不期而遇的“湖畔音乐会”。近年来,清镇市成功举办了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、全国大学生公路自行车挑战赛、全国青少年攀岩公开赛等国际级、国家级赛事,赛事期间,民宿旅居入住率保持高位,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正在塑造清镇“文体旅融合”新玩法。
服务留量:构建旅居友好型城市
美景引流,服务留人,让“流量”成为“留量”,这是近年来清镇市推动民宿旅居产业发展的锚点和方向。清镇市出台了一揽子政策,全力打造“旅居即居家”的体验。开设民宿审批“绿色通道”,将7件审批事项打包办理,实现申请材料由原来的41份精简为14份,办理时间由原来的24个工作日缩减为13个工作日,跑动次数由7次缩减为1次。创新出台《清镇市民宿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对消防、卫生、服务等进行标准化规范。
从“卖风景”到“卖生活”,从“季节性避暑”到“全季候旅居”,清镇正以生态为基、创新为翼,在贵州旅游产业化浪潮中书写着“小城大作为”的转型故事。当16℃的湖风拂过蓝白小寨的露台,当攀岩少年的欢呼声回荡在亚高原训练场时,这座贵阳卫星城已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密码——让避暑不止于清凉,更在于让每个到访者,都能在这里找到“镇”好的生活。
图片来源:摄图网授权
总 监 制丨王列军 车海刚实盘炒股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建宝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